出口可能是2023年最重要的经济变量。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而关键点就在于内生增长真正企稳回升前,出口能否体现出足够的韧性。但也不得不说今年我国出口的增速“上窜下跳”——同比增速上从1至2月的-6.8%,到3月的14.8%,5月又跌回了-7.5%。 我们认为今年出口背后主要有三条值得去关注的主线 ,如图1所示:
(相关资料图)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加速,使得中国在这些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上升;
欧美日韩等传统发达国家对中国“去风险”,直接结果是中国在这些经济体进口中的占比下降, 不过由于近期外交工作的进展,部分经济体的降速可能会放缓;
美国地产企稳、衰退风险下降,带来美国经济和全球进出口增速的重估,全球贸易增速的上调以及由此带来地产、投资链条需求的回暖有利于中国出口。
从以上三个角度去分析,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在-1.5%至-2.8%之间,较此前的假设和预测改善1.6至2.9个百分点(图2)。
1. “一带一路”出口的“上位”
今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主打“一带一路”地区的韧性。2022年以来出口数据中“俄+东盟升,欧美降”的趋势加速,“一带一路”国家逐渐替代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成为我国出口核心拉动,这在欧美经济放缓、地缘形势紧张的当下表现更为突出。
这一韧性背后的本质是中国在“一带一路”经济体进口份额的争夺上占了上风。2015年以来,东盟、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对中国的进口需求加快上升,对中国出口形成强势拉动:这一方面体现了“一带一路”主要经济体相较欧美,经济和需求增速更快。
另一方面,在进口份额上,中国也在持续替代东盟等地区对欧美日韩的需求,2012-2021年间,俄罗斯、中东、东盟对欧美日韩的进口份额分别降低了8pct、10.2pct、4.7pct,而对中国的进口占比分别上升了8.4pct、4.0pct、9.3pct。总量之外, 我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哪些产品替代速度快,哪些产品存在更大的替代空间?
1.1. 哪些产品更青睐“中国制造”?
产品结构上,进口份额转移主要体现在机电、化学品、贱金属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所分化。我们根据海关总署对相关产品分类选取中国出口占比最高的商品类别,并根据各类产品对应的HS编码拆分“一带一路”主要地区进口产品结构。
2012-2021年间,“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各类产品的进口份额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对欧美日韩进口占比则持续下滑。其中,“一带一路”主要地区如东盟、俄罗斯以及中东对中国机电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钢材铝材等贱金属的进口转移较为明显,中国对欧美日韩的产品份额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替代;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纺服鞋帽箱包、陶瓷产品等,不同地区表现有所不同,其中东盟对中国的进口转移较为明显,而中东、俄罗斯表现稍差,这可能与期间相关产业链外移以及贸易摩擦下的贸易转口有关。
其中,“一带一路”机电类产品的“中国转向”更为明显。 机电是我国出口最重要的大项,从细分产品上,除船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进口份额转移在不同地区有所分化外,其余各项机电产品的进口均呈现“中国升,欧美日韩降”的情形,转向中国的一致性特征明显。
1.2. 哪些地区和产品“中国制造”仍有空间?
东盟相对成熟,中东、俄罗斯“尚待开发”。从整体份额上看,东盟进口中,中国和欧美日韩的占比相对接近:以2021年为例,东盟对中国的纺服、家具、陶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远超欧美日韩,机电产品、贱金属、化学品进口占比也仅略低于后者。但是对于俄罗斯和中东,中国和欧美日韩进口占比仍有差距,尤其是中东地区,2021年其对中国的机电产品、贱金属、基本有机化学品分别占对应产品总进口28.91%、13.09%、21.36%,而同期欧美日韩占比为48.76%、20.43%和39.88%,差距仍较大。
在机电产品中,关注中国的汽车、机械设备和造船等行业。细分机电产品来看,在各地区进口中,中国占比较高的产品集中在电子和家电领域,例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手机电话、家用电器、电子元件、音视频设备等,但汽车及其零配件、船舶、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设备与欧美日韩差距较大。
1.3. 综合看,哪些产品未来空间大?
哪些产品未来空间大?占比相对偏低 + 进口增速加快。一方面,产品进口中中国占比相较欧美日韩偏低,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来上涨的潜力;另一方面,近年来产品进口增速的加快则意味着相对竞争力有所加强。 从这两个维度看,如果以进口中中国占比和欧美日韩占比之差为横轴,以对中国进口增速之差为纵轴, 则处于第二象限(占比有差距而且在加速)的产品是更有空间的。
参考图16至18,从整体来看,俄罗斯和中东的相对空间比东盟更大(但是从绝对规模上看东盟还是最大的);从大类商品类别上看, 除去农产品和成品油,基础有机化学品是三个地区共有的进口“洼地”,其次是占我国出口权重最大的机电产品, 不过截至2021年中东地区进口我国机电的整体增速偏慢,但随着2023年我国和中东关系愈发密切,对该地区的机电出口有望加速;除此之外,参考东盟的情形, 我国对俄罗斯和中东的陶瓷、塑料制品出口仍有不小的空间。
机电产品中,关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等。细分机电产品中,以上三个地区对中国进口占比较低的汽车、汽车零配件、通用基础设备、机械基础件增速也有明显上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造船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不断上升(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为世界第一,2023年前5个月接单量依旧是占据全球榜首)。
这也能从行业层面得到一些验证,例如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恰逢全球汽车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趋势,持续性和空间值得期待。一方面,海外新能车的渗透率相对更低、空间更大;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在新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
再如工程机械,由于供应链重塑的需要,全球固定资产投资上升,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而一带一路国家是当前的重心。以挖掘机为例,2022年出口增速加速至60%,出口销量占比大幅上升至42%。
2. “去风险”(de-risk):节奏可能有所不同
“去风险”本质就是降低中国在进口的份额,这一点在疫情之后有所加速,如图26和27所示,中国在欧美日韩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中的份额自2020年之后持续下滑(美 国更早,2018年之后就见顶回落)。当然这背后有疫情放开后各国生产恢复带来的自然下降, 不过除欧盟外,2022年美国、日本、韩国进口中的中国占比已经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且回落明显快于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回落的速度。
稳住欧洲和美国?2023年稳外贸不能单纯依靠“一带一路”的突破,稳住发达经济体的传统基本盘同样重要。由于“去风险”背后的重要推手是地缘政治,我们可以从今年以来高层外交的情况窥见一些端倪,如图29所示,欧洲无疑是当前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而随着布林肯访华之后,中美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多,这可能意味着今年外贸方面,稳住在欧洲的份额、减缓对美份额下滑的速度是重要主线之一。
3. 美国地产:这次不一样?
美国地产的“意外”企稳意味着今年美国不会陷入衰退,也意味着对今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面临向上的重估。不过本轮美国地产企稳存在两点明显的不同,限制了对于经济和需求的拉动效果: 没有宽松政策配合,地产销售恢复缓慢,对于地产后周期的影响可能更加有限。
没有降息的配合将会限制需求的反弹。如图30所示,从历史上看美联储的快速大幅降息往往会带来地产投资等需求以及进口的明显反弹,但是从目前看今年年内美联储转向降息的概率几乎为0,而当前高利率已经成为居民购房和购置家居耐用品的主要障碍。
占大头的二手房交易恢复缓慢,对地产后周期的拉动可能有限。尽管5月新屋销售出现反弹,但是由于利率偏高,占大头(2022年占整体地产销售的89%)的二手房买卖都受到抑制,这意味着本轮美国地产的企稳至少对今年地产后周期的需求和进口拉动有限。
地产商乐观,供给端的空间会更大。5月美国房地产指数重回55,主要反映的是地产商对于未来的乐观,第二季度美国地产投资对于经济的环比拉动将转正,而这对于今年上游相关原材料和中游部分机械会有更加明显的拉动。
4. 今年出口怎么看?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对于今年出口的增速进行重估。我们认为今年全年中国出口依旧保持一定的负增长,
此前的基准:美国温和衰退、全球贸易负增+欧美日韩“去风险”继续推进+“一带一路”进口份额平稳上升。在此前的这一情景下,我们预计中国2023年出口增速大致为-4.4%。 基本假设和逻辑如下:首先,我们预计今年美国温和衰退、全球经济放缓情形下的全球进出口贸易的情况类似于2001年(美国温和衰退)和2016年(美联储紧缩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其次,我们假设欧美日韩自中国进口的份额,按照2020年以来年均降幅减少;第三,假设“一带一路”经济体自中国的进口份额按照2017年至2021年平均增幅上升。
当前有哪些新变化?美国经济今年不会衰退,全球贸易增速没有那么悲观了;在外交的努力下,欧美尤其是欧洲进口中中国份额的下降速度可能会放缓;今年是一带一路10周年,中国在其中主要经济体中的进口份额可能会加速上升:
美国经济虽然不衰退,但在利率居高不下和大宗商品同比下跌的背景下,对全年贸易的提振可能较为有限——我们预计提振幅度不超过1%。
“一带一路”十周年,今年自中国进口的份额会有所加速。我们从一带一路三大经济体(东盟、俄罗斯和中东)进口产品出口份额入手,加总计算不同情形下2023年中国在其进口中的份额水平(图37):前者使用的是2017至2021年的平均增速,后者则是使用过去四年间的最高份额增速。
除了欧美自中国的进口份额下降速度放缓外,美国地产企稳对于今年地产施工类产品可能提振更加明显。预计今年对欧美外交工作上的努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形成积极的支撑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之前所述的原因,以及份额变化上的相对强弱(图38),我们预计今年地产建造施工类的产品的进口改善可能会更加明显(图39)。
我们基于美国地产回暖和继续保持低迷两种情形推算今年美国对中国两类地产产品进口增速,相较于地产保持低迷的情形,地产回暖可能将使2023全年美国对中国地产建设类、地产后周期类产品进口月平均增速分别提升9.89%、2.90%(分别使美国对中国进口增速提升1.78%、0.91%)(图39)。
综合以上假设和计算,在综合考虑三项新变化后,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在-1.5%至-2.8%之间,较此前的假设改善1.6至2.9个百分点。如图40所示,主要的改善来自于一带一路的正向拉动,以及欧盟、美国对于中国出口的拖累有所放缓。不过如果从净出口来看,今年中国进口的萎缩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出口负增对于经济的完整影响可能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5. 风险提示
测算中的假设可能存在偏差。 我们对于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速、各主要经济体出口份额的变化假设可能出现偏差,导致测算结果与实际最终不符。
东盟、俄罗斯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对出口拉动不及预期。 欧美衰退风险或传染到东盟等经济体,对其经济和生产造成拖累,“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存疑。
疫情二次冲击风险对出口造成拖累。 新冠疫情二次冲击风险尚未完全排除,对全球贸易影响仍具不确定性。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关键词: